資訊科技與企業競爭優勢

 

這篇文章是以波特教授的競爭理論為依據,從資訊科技的角度來探討過去和現在資訊科技與企業競爭優勢的關係,我嘗試著找出二十年前的環境和目前環境的差異點。本文的前段是探討過去的資訊科技對企業造成的影響,

後半段探討現在的資訊科技環境如何替企業增強競爭優勢。並在最後做小小的建言。

過去的資訊科技與企業競爭優勢

過去資訊科技之所以可以主導企業的成敗的原因,我嘗試著從競爭理論來分析十年前企業因為善用資訊科技而成功的原因。

成本優勢

從二十幾年前,資訊科技已經慢慢開始在各個行業開始輔助企業壓低成本。其中,銀行大概是受益最大的產業,也是因為資訊科技節省成本最多的產業。然而,資訊起飛的時代,因為各家銀行都有意識資訊科技的重要而沒有革命性的產業結構變化。但是像是醫療供給業或是航空業,因為導入了訂位 ( 貨 ) 管理系統,不但減少了自己的 customer service 和客戶的採購人力的成本,更減低了錯誤率。換句話說,在那個時候成功的導入了資訊系統可以大幅度的壓低成本而讓企業更推進產業的成本領導優勢。 Wal-Mart 又是另一個很漂亮的例子,她成功的利用 ERP 系統,大量減少配銷所需要的人工而壓低成本,創造成本的絕對優勢。

產品差異化

到了六七年前,各個產業已經充分的使用資訊科技來壓低成本。這時候有利用資訊科技造成明顯的企業競爭力差異的是因為產品的差異化。 FedEx 的電腦即時查詢系統可以讓客戶在任何時候都知道貨在哪裡。這個差異化服務讓 FedEx 可以用比較高的價錢提供和別家相同的服務。今天 Dell 成功不完全因為 internet 興起,而是因為它利用 internet 製造他的電腦可以由客戶選擇的形象。 Amazon 也是一樣,她利用 internet 來製造 ” 在這裡什麼書都買得到 ” 的口碑。

 

資訊科技成熟的二十幾年來,企業慢慢意識到成功的利用資訊科技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方法,不外乎是讓資訊科技緊密的結合企業的值鏈。 “ 技術變革本身並不重要,只有在技術變革影響到競爭又是和產業結構的情況下,才突顯出技術的重要性 ” 這是取自書裡的一段話。在這裡說到的廣義的技術,我的解讀是他也把資訊科技包含在裡面。依照波特對科技的看法來看我們的資訊科技,我們資訊單位在企業裡的腳色應該是透過改變和強化價值鏈的機制,使企業俱備低成本或是差異化的能力

 

 

現在的資訊科技與企業競爭優勢

 

今天, IT 在企業的地位已經從關鍵優勢轉變成相對性優勢。過去,使用 relational database 的企業創造的資訊管理優勢是 filing system 的公司的好幾倍。然而。今天花大錢使用 data warehouse 的企業不會比連 data mining 技術的企業佔多少優勢。或許說資訊科技對企業競爭來說的邊際效益已經大不如前了。

然而,像公司裡其他各個企業支援的部門一樣。 IT 部門如果能在節省成本的條件下有效率輔助其他部門提升效能。就能為公司爭取到相對性 ( 非關鍵性 ) 的優勢。以使用的程式語言為例。物件導向 (object oriented) 語言可以在系統設計上比模組 (modeling) 語言做得更彈性;也更容易除錯。有彈性的系統可以輕易因應企業的 business logic 而改變系統邏輯;高效率的除錯效能可以減輕軟體工程師的工作負擔。讓軟體工程師的腳色確實是做 system developer 而不是 system error 的 help desk 。總之企業雖然已經不能迷信新的 IT工具可以為企業創造跳躍性的優勢。但是卻可以透過新的 IT技術提高 IT本身的工作效率並且降低成本。

另外, IT能替企業製造競爭優勢的關鍵也從 IT本身的技術轉變成 domain know how的熟悉程度。 2000年的 IT泡沫以前大家已經知道一個事實, IT技術本身是一套工具而並非產品。而這一套工具如果不依附在某一個特定專業上會失去本身的意義。這種事實讓 IT迅速與各個專業結合,也因為這些結合而創造出各式的新產品。航空業的電子訂位系統;服務業的 CRM系統;製造業的 ERP系統的產品優劣的決勝關鍵都是因為 IT技術貼近 domain核心的程度而非使用的 IT的先進程度。

還有一個現象是軟體商品化。軟體公司生產出來一套一套的套裝軟體慢慢取代各個 IT部門裡的工程師。以 IBM的 Web Saphere為例,這個系列產品依照產業特性而做出套裝的資訊系統。並且儘可能的 customize成 specific客戶的企業流程。再以 SAP和 people soft為例。這些 ERP系統不但功能比目前企業開發的系統更容易使用和維護,而且在套裝系統導入的過程中,更替企業的 ERP流程做一次健診。讓企業有機會重新檢討一次目前作業流程。

一個事實永遠不會隨著時代變化而改變, IT的目的是強化企業的兢爭優勢。系統越能支援企業的價值鏈 (Value Chain)就越容易成功。如何反應企業的決策,如 Michael Porter競爭理論,藉由強化和改善價值鏈來達到成本領導和差異化的目的。

建言

因為這些 IT環境的變化,皓洋試著列出非軟體工業的企業的 IT的建議

我們也可以把企業裡的 IT 部門看作是一個獨立的企業單位 (business unit) ,它有他自己的價值鏈。如何在壓低成本的情況下增強這個價值鍊的功能,永遠都會是各公司的 IT 部門需要努力的事情。